呼吸,到底有多难?几乎不会有人思考这个问题。
因为一呼一吸对常人而言,不过是一个时时刻刻在进行着的自主动作。
可来自湖南新宁县、邵阳县不同乡村的特殊贫困群体,却对这个“难”有切身感受。
他们这样描述自己呼吸时的艰难:剧烈咳嗽,一口气憋着上不去也下不来,紧接着就是可怕的窒息感……
是的,他们是尘肺病人。呼吸,对他们而言痛苦程度极高,因为长期处于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的折磨中,“跪姿”甚至成为他们生活中的常态。
在尘肺的阴霾下,一呼一吸对于常人有多容易,对于他们就有多难。
67岁的何祥沅,就是一个尘肺病人。
他来自新宁县高桥镇金蚕村,妻子体弱多病,
从年到年,他都在煤矿里进行粉尘作业。
这样,他能赚到更多的薪水,撑起家,
可他并不知道,更高的收入,意味着更大的代价。
整整39年的粉尘作业,让他的肺不堪重负,
他逐渐出现剧烈咳嗽、气促症状,随着年龄增大,呼吸越来越困难。
年8月,他在邵阳市疾控中心被确诊为“尘肺叁期”。工作养家,最后变成了拿命换钱……
之后病情加重,仅年到现在,何祥沅就住院10余次。如今他需要常年服药维持治疗,因为经济困难、无法劳动,
除了社会关怀和帮助,他只能借钱治病。
今年61岁的刘万体,家在距离高桥镇50公里外的巡田乡。他一家四口住在政府安置房里,妻子患有“精神分裂症”。
年上矿打工,在矿区,刘万体一共待了14年,
咳嗽、气促、呼吸困难……
因为同样的症状,年他被确诊为“矽肺,二级”,
这简单的四个字,对刘万体而言,更像一纸绝望的判决书。
确诊以来他已经住院5次,可这仍无法改变,他是顶梁柱的事实。
他要种地补贴家用,要照顾患病的妻子,要供正上初中的孩子读书,
他也是病人,可他只能尽量忘记自己是病人。
来自邵阳县保和村的颜振海,今年34岁,他更年轻,境况却更艰难。
家里三兄妹,从小被父母抛弃成为孤儿,是三叔颜桃林把他们养大。
他体弱多病,患有遗传性支气管哮喘,一直靠药物维持。三叔是白化病患者,天生视力很差。不幸的是,年三叔又查出患食道癌,先后在长沙、上海治疗,花去17万多,目前在恢复期,仍需继续治疗。
颜振海自己的情况也好不了多少。年病情加重,他被确诊肺气肿、肺矽病、心力衰竭等多种疾病。年至年9月,累计住院16次,哥哥也患有同样的疾病,也只能忍着病痛,到医院照顾他。
如今因为呼吸困难,颜振海每天要依靠24小时制氧机,输氧1-5小时。走路成了一件困难的事,他得驼着背慢慢走,常年下来背已经越来越驼了。
他说,“一旦犯病就生不如死,但在心底里,仍渴望像别人一样,健康快乐地活着。”
目前,尘肺病已成为中国职业病中最严重的病种。在所有职业病中,尘肺病占90%;而在尘肺病人中,农民占90%,死亡率高达22.04%。
据统计,在湖南邵阳市新宁县和邵阳县,除部分正规厂矿工人患尘肺病能享受工伤、保险补偿外,仍然有名农民工尘肺病患者,因煤矿倒闭关停、小煤矿或者没有补偿能力等原因,无法享受工伤补偿。
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只能依靠低保、贫困户和临时救助等国家扶贫政策艰难度日。
他们曾是“城市脊梁”,为城市经济的发展付出了汗水与血泪;他们是丈夫、父亲、儿子、兄弟,曾是一个家庭的希望;他们曾有筑建小家的梦想,并在粉尘最多的地方为之努力拼搏……可如今,父母已老,子女尚幼,病痛却压弯了他们的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