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老通
难忘军旅
五十三年前我参军入伍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第十师,穿上军装的那一天我正好十八岁。在部队我们学会了这首歌《铁道兵战士志在四方》,这首歌唱出了铁道兵战士南征北战,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豪迈气概。唱着这首歌,我从大渡河畔走到了汉水江边,又走到了江河源头,参加了成昆铁路,襄渝铁路,青藏铁路的修建。
从此这首歌就伴随着我。直到如今每次战友们聚会都会唱起这首歌。一首歌就这样从十几岁唱到了现在。如今人生走过七十年,总也难忘军旅生活的那一段,在八一建军节的时候制作这个《难忘军旅》小视频,纪念我的军旅人生,把《铁道兵战士志在四方》的歌声再唱起来。
01:18
视频中我朗诵了自己的写的一段顺口溜:
十七八岁把军参,首战就是成昆线。
大渡河啊大凉山,架桥铺路彩云间。
转战襄渝赴陕南,铁足翻越秦岭山。
崇山峻岭摆战场,汉水江边扎营盘。
挥师西北上高原,高寒缺氧只等闲。
青海湖畔迎朝阳,风火山上夕阳晚。
战风沙啊斗严寒,江河源头架金桥,
世界屋脊铺彩虹。青藏天路凯歌还。
五十年后再聚首,两鬓已是白发染。
回首难忘是军旅,兵心依旧永不变。
▲当年的我()
▲如今的我()
战友们游历铁道兵博物馆
▲铁道兵博物馆上面有毛主席为铁道兵的题字和铁道兵的兵徽。
▲吕正操将军为铁道兵博物馆题写的馆名。
▲成昆铁路经过的大渡河峡谷。
▲这是成昆线上著名的关村坝车站。当年铁道兵战友们用了吨炸药一次爆破,炸掉立方山体,填平两条沟壑建起了这座峡谷里的车站。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我能计算出一道道数学难题,却无法计算出铁道兵指战员对党和人民的忠诚。
▲战友们在成昆铁路建设纪念碑前。
战友们是六月七号到的铁道兵博物馆,当天是博物馆的闭馆日。战友们在开放的楼上唱起了《铁道兵战士志在四方》歌曲,结果把也去铁道兵博物馆参观的铁十师子弟吸引上来,他乡遇故知,真情难舍。
在这里偶遇只身前往铁道兵博物馆的铁道兵十四师浙江籍战友。
00:28
一名铁道兵老兵的故事
▲蒲永林战友近照。
▲这是笔者年8月在青海德令哈与蒲永林战友合影。是蒲永林(右二)。
他叫蒲永林,原铁道兵十师47团副连长。在成昆线上与死神擦肩而过。那是年2月21号下午三点二十一分,他当时作为连队掘进班的一名风枪手与战友们在成昆线腊鹅隧道施工,爆破过后正在扒渣,突然“轰隆隆!!!”的一声,塌方发生了,当场三名战友被塌方下来的岩石掩埋,他也身负重伤。
这次塌方当场牺牲了三名战友,和他一起的还有两名战友也身负重伤,后经抢救脱离危险。以后他又转战南北,先后参加了襄渝铁路,青藏铁路的施工建设。后来转业到成都市公安局工作。
随着年龄增长,当年施工患上的矽肺病复发了,经鉴定为矽肺病一级。现在呼吸困难,经常发生缺氧昏迷现象。
我与他交谈,他说值得了,想起当年牺牲的战友他是幸福的!我们的战友就是这样朴实无华,愿我的战友健康,多享受一下今天的幸福生活。
访原铁道兵老战士——吕福宇
▲铁道兵老战士吕福宇。
今天我们几个战友相约前往陈毅元帅故里拜访原铁道兵46团老战士吕福宇。
老战士吕富福宇听说我们要去拜访,早早地就下楼来在路边等候着我们。战友相见,十分激动。老战士吕富福宇出生于年12月,今年已经八十六岁了。
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鲜,年回国随所在部队整编到铁道兵第十师46团,随后参加了酒泉基地铁路专用线的建设施工,后又赴青海厂参加该厂铁路专用线施工。
老兵讲述当年艰苦奋斗,为修建桥梁跳进冰冷的雪水中施工,为我们国家首颗原子弹爆炸奉献了一份力量。后来因为工作需要他就留在厂担负起铁路专用线的巡道养护工作直至退休。
老兵感慨有幸参与共和国抗美援朝、原子弹爆炸两件大事是人生的光荣。
老战士吕富福宇感谢党和政府对他的关心,也感谢战友们前往探访。现在一家人生活幸福,儿孙满堂,重孙都上中学了。说到这里,老战士吕富福宇露出了满足的笑容。
▲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给老战士吕福宇的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
▲核工业局颁发给老战士吕福宇的原子弹爆炸50周年纪念章
▲年老战士吕福宇获得铁道兵政治部颁发的三级先进生产者证书。
▲战友们与老战士吕福宇合影。
▲笔者(左)与吕福宇老战士合影。
我是铁道兵
我的铁道兵军旅生涯。18岁参军就是铁道兵,军旅生涯一直伴随着铁路。开始修筑成昆铁路,大凉山上,安宁河畔都留下我们的身影。成昆铁路通车了,我们又奔赴襄渝铁路,秦岭山上大巴山下,汉水江边又洒下我们的汗水。待到襄渝铁路通车,我们又转战西北,走向青藏高原,修筑青藏铁路。青春献给了国防,青春献给了铁路。
说是铁道兵,有的战友从参军入伍到退伍回乡也没有坐过火车。那个年代运力紧张,交通不便。地处祖国腹地的陕西省旬阳县竟然没有公路。部队从西安向陕南开进,我们就是徒步翻越秦岭,步行前往。一路翻山越岭,风餐露宿,战友们没有一个叫苦,越苦越累心越甜。
曾记得开山放炮,大山被我们劈开,大江大河上我们架起了桥梁,隧道被我们一寸寸地掘进,曾记得战友在塌方中倒下,我们擦干眼泪掩埋好战友又走向“战场”。曾记得在海拔五千米的风火山上,我们开动钻机,向沉睡千年的永久冻土层宣战,探索高原冻土修筑铁路的方法。
战友们战风沙,斗严寒,江河源头架金桥,抗冰雪,顶烈日,世界屋脊铺彩虹。逢山开路,沐雨栉风,铁道兵前无险阻。风餐露宿,沐雨栉风,铁道兵面前无困难。在那艰苦奋斗的年代,一条条钢铁大道在我们脚下延伸。如今褪去军装忆往昔,军魂不散,兵心不变。
▲年10月战友们回到当年战斗过的地方——成昆铁路青杠坪隧道。
▲战友们在德昌县烈士陵园凭吊牺牲在成昆铁路上的战友。
▲年新训结束的时候一班战友合影。
▲年冬天与战友们在陕西安康大桥前合影。
▲年与战友们在青海省乌兰县。
▲年夏天在师教导队参加打坦克训练。
编辑:毛秘《白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