矽肺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半年审批一瓶水检验简政放权成色 [复制链接]

1#

“半年审批一瓶水”检验简*放权成色


陈媛媛


“今年我深圳一家公司审批一个饮料包装水,审批了半年,到后来找了关系才把它批下来,这个审批制度影响了企业创新。”在7日的浙江代表团开放日上,全国人大代表、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宗庆后发言时透露,企业对审批制度的松绑感受并不明显。(3月8日中国新闻)


俗话说,春江水暖鸭先知。简*放权的效果好不好,那些在商海中搏击的企业最有发言权。这种声音来自于企业在基层办事时的真实感受,具体而言,来源于行*审批的效率是不是提高了,收费是不是减少了,门槛是不是降低了等诸多方面。


看到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的发言,很多人可能会惊讶,因为简*放权一直被视为本届*府的“重头戏”,李克强在2013年就职总理时就表示,国务院各部门行*审批事项还有1700多项,本届*府下决心要减少1/3以上。2013、2014两年,国务院已经累计取消和下放超过700项行*审批事项。


就在这样的现实语境下,为何企业还面临“审批一瓶水耗时半年”这样的情况?


仔细分析不难发现,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在个别地方,砍掉的行*审批项目不少是无关紧要的,并未触及行*机关的核心权力和实质利益。这样即使几十项、上百项地减少审批事项,改革的成效还是会大打折扣。二是有些部门、有些领域,在简*放权过程中“一边做减法一边做加法”,这边减、那边增,令企业仍然感到透不过气来。特别是,个别行*审批程序规定企业需提供第三方中介机构的审查意见或检验结论,这也就导致一些中介机构取得了类似行*审批的权力,事实上将中央取消、下放的审判权变相增加了。对企业来说,同样感受不到松绑。


现实中,与宗庆后有相同感受的人不少。像全国人大代表、温州市市长陈金彪也在两会上吐槽,办一个“施工许可证”最多可能需要81项前置审批或材料,即“先盖81个印章,再换1个印章”,这对申请人来说实在是太慢了。“半年审批一瓶水”“一个工程要盖81个章”,这都是简*放权的试金石,检验着简*放权的成色。简*放权成色不足,企业对审批制度的松绑感受就不明显,经济就难以释放出巨大的活力。


这些年来,作为一家民营企业的“带头大哥”,宗庆后一直在关注着中央的简*放权。也正因此,每年两会我们几乎都能听到他对简*放权的感受与吐槽。虽然有些时候,他带来的批评意见听上去有些刺耳,但这也是“中国好声音”,激励着地方与各部门尽快厘清权力清单与责任清单,早日啃掉简*放权领域中的硬骨头,早日让企业真正打碎身上的枷锁,感受到春的气息。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